苹果 Mac Mini-Mac Studio 评测

绝客博客 浏览638

我一直想有一台Mac,感觉Mac系统优秀,发布会上对比的性能也很不错,而这次推出的Studio,更是令世人再次感叹其性能。我有幸也获得了一台Mac Studio,虽然是M1 Max款,但由于Studio有着庞大的散热器,应该对温度控制得更好,因此对他的性能还是非常期待的。

image.png

● 外观

先从外观说起。简单朴素,这是我看到Studio的第一感觉。整机外观延续了Mac Mini的一贯设计,方正中带些许圆润,细节处理到位,不愧是苹果。低调的设计,低调到往任何桌子上一搁,都能完美融合。

19.7cmx19.7cmx9.5cm的尺寸,长宽和Mac mini一致,但高度对比Mini的3.6cm高了将近三倍。

image.png

接口方面,这一次Mac Studio比之前的Mini丰富了不少。背面四个雷电4 USB C接口,两个USB A,一个万兆网线接口,一个极其先进支持高阻抗耳机的耳机孔,还有一个HDMI 2.0。对,并不是2.1,所以通过HDMI接口就没办法跑满4K 120Hz或者是8K 60Hz了。

当然,这次也终于在正面加上了接口。我这台是M1 Max版本,因此是两个普通的USB C(10Gb/s);如果是M1 Ultra版,前面这两个就是雷电4了。另外一个则是SD卡口,这个两个版本都没区别。

● 可升级性

「和苹果谈可升级性?你疯了吧?」

确实,与以前的Intel Mac Mini不一样,Studio没想着用户会打开它。所以理论上应该是完全没有升级性,对吧?没想到的是,SSD不是焊死的,而是和普通SSD一样可以拧螺丝卸下来的

更惊奇的是,它还有一个空出来的SSD接口。但!是!直到图文发布时所掌握的信息,你如果尝试在空槽插入新的SSD/把机带SSD拔出来插到空槽/甚至两台Studio互换SSD都会让Studio无法开机。现在初步判断是这应该不是一般SSD,只是一个储存模块,因此不能像平常一样进行替换。

image.png

另外令我这个Windows长期用户疑惑的是,那这样以后清灰或者需要更换硅脂...是不是只能返厂了呢!说到硅脂,也说了这么多外观的东西,那就来看看实际性能表现吧!

● 性能表现

这台Studio是M1 Max版本,10核CPU,24核GPU,32GB统一内存,512GB硬盘。或许你在想,这不就是MacBook Pro上面的M1 Max嘛,有什么好比的?其实,还有很多其他因素(如散热等),都会对性能造成影响。这次Studio的散热器无比庞大

那么,就来看一下占据整机1/2空间的散热器,到底对性能有什么影响。

image.png

按照惯例,先看看Cinebech的分数

多核分数12382,在i9-9880H之上,线程撕裂者1950X之下,而单核分数则是1533。


○ Blender渲染

3D渲染作为生产力之一,肯定要测试。这次采用了对比的方式,Windows阵营使用的两台机器分别是RTX2060+AMD Ryzen 3600和RTX3060+Intel i5 11400,两者均为16G内存;Mac阵营是此台这台Mac Studio:M1 Max(10核CPU+24核GPU+32GB统一内存)和MacBook 16寸M1 Max(10核CPU+24核GPU+64GB统一内存)

image.png

其中MacBook的数据是由Linus Media Group测试而得(来源见文末),其他数据均由本人测试得来,数据仅代表本人手测结果,不代表所有同类型机器必然性能表现。


首先是熟悉的BMW宝马渲染,意外的是Studio竟然是四者里面最慢的

我这时候就在想,会不会时间太短了,散热优势没有完全发挥出来?那跑一个大的项目吧,就选Gooseberry了。这是一个Blender宣称需要12G显存才能跑的项目,那么同时也能测试出Mac系列统一内存的优势吧。

果然,由于时间长+内存大,即使对比同样是M1 Max的MacBook,Studio的渲染时间都明显短了很多,更不用说对比两张RTX的卡了。这证明Studio的M1 Max碾压RTX了....吧?我也是这样想的,直到我把Windows端的渲染方式从CUDA换到Optix,结果惊了

2分钟的时间...或许是我低估了Optix的效率,也或许是我的的姿势不对,但是这就是我测出来的结果。


○视频剪辑

总之,3D建模看完了,还是回到Mac真正擅长的东西,视频剪辑上面吧。

祖传压力测试,把视频排排放,看看最多能放多少个视频才掉帧。如果是1080P 60帧视频,最多能堆24个,第25个播放三秒左右就会掉帧。

由于Pr(好像)没有掉帧就暂停的设置,所以就没测了,不过以我的2060肯定堆不到24个,4/5个视频堆在一起原分辨率拖动时间轴就已经开始卡了。

image.png

而如果是4K 60帧的话,最多能堆13个,比Linus测的MacBook M1 Max多一条。

除了这样压榨性能之外,正常剪辑基本上不会达到性能瓶颈,无论是回放还是导出,都没有卡顿,也没有风扇的狂转噪音,宛如安静又全能的美人一般(笑)。


○游戏体验

当然,谈到性能,怎么能不谈游戏(即使游戏一直都不是MacOS的强项)。这里就不探讨什么游戏跑模拟层性能下降的问题了,作为单纯凑打游戏的普通玩家,我只是想玩我喜欢的游戏并有良好的游戏体验;这次就只以CSGO和Minecraft作为测试游戏,因为这确实也是很多Mac用户经常玩的游戏。

image.png

Minecraft在如图所示的设置下

正常帧数是90-100帧,遇到地图加载时则会掉到60帧左右。

看来...如果是原版生存,还是可以爽玩的嘛


但是CSGO就没有这么愉快了。MC只是在地图加载的时候才会掉到60帧,CSGO帧数浮动很大。以Inferno为例,匪家出生点门口是100帧,天桥则是70帧,在某些特定地点还会掉到50帧

所以想要顺利进攻到点内,你要经历不少的帧数波动[流汗滑稽]而帧数波动幅度太大是非常影响类似CSGO这种靠反应的游戏的。

image.png

● 功耗和温度

虽然性能在各方面表现参差不齐,但是得益于ARM架构和各种奇妙优化,功耗和温度控制得非常优秀。在完全空载的情况下,整机最低6W。没错,和苹果祖传充电器差不多[流汗滑稽]

其他详细数据可以看下图

对比我的3600,日用单CPU都有20瓦左右,看来如果整个工作室都换成Studio的话,确实能省下不少能源,而且还更安静更凉快。


值得一提的是,不知道是因为实在是太安静了,还是苹果对风扇的调度十分「懒惰」,无论我怎么跑测试,出风口的风量好像都没变过,也是一直处于很安静的状态。


●其他MacOS功能

MacOS,或者说苹果,一直都以自家生态的连续性为卖点之一。而更新没多久的Monterey 12.3也新增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功能:通用控制,即跨设备使用同一套键鼠。

尤其是在网课阶段,通用控制会带来极大的便利。我经常会在Mac上截图老师的课件,然后放到正在做笔记的iPad的笔记本上。

●总结

一轮对比下来,其实不难发现,Studio其实就是为「工作室」,尤其是视频剪辑工作室打造的。只要你干的东西是「苹果想你干的」:办公剪辑生产力,Studio带来的快感是你在Windows机上无法体验到的。很多人买MacBook Pro然后接上显示器当主机用,苹果正是对准了这个市场。相同配置下Studio比MacBook Pro便宜,而且工作室一般都已有优秀都显示器,因此如果使用位置相对固定的话,Studio是不错的选择,即使同样是M1 Max,也因为散热更加优秀而有更加好的性能表现。

image.png

当然,你要带着这个东西到处跑也不是不行,这玩意的尺寸和重量比一台稍好点性能的台式机轻便太多(还记得当时深圳一堆人抱着主机和显示器回家么,这样对比Studio是不是很轻便 [受虐滑稽])。

用Mac Studio的时候,无论是噪音表现和实际性能体验,都给我一直很清爽的感觉,没有渲染时风扇的轰鸣,有的是流畅的动画和无缝的生态。可是爽是爽了,却感觉不够全面,好像稍微远离了苹果想我们走的路线就会表现的不如人意。

image.png

我的建议是,如果你很清楚自己是「办公剪辑生产力,绝对不会打游戏」的人,并且对macOS有所需求或者向往,Studio或许是不错的选择,更加丰富的接口和更好的芯片与散热,会带来比Mac Mini更好的体验。但是在现在这个世代,普通消费者很多都希望自己买回来的东西能更全面点,macOS这种只在独特角度突出的产品,恐怕很多人还是会摇头吧。

●Q&A和个人谈

Q:与Mac Mini什么区别?

A:Studio其实可以说是Mini Pro。所以大概就是性能和接口上的区别。如果追求真苹果性请等等新的Mac Pro。

Q:能用WIndows吗?

A:没有什么不能的。但这个价格能搞到台能力更均衡全面的WIndows电脑,没必要,真的没必要。

Q:Windows换到macOS有什么不习惯的地方吗?

A:熟悉了窗口管理和文件系统之后,感觉没差,可能是我最近用它都是码字听歌剪辑吧,逻辑都没差太多。

Q:一轮体验之后,有想从Windows换到Mac的感觉吗?

A;换是不太可能,作为一个WIndows长期用户,对Studio的很多地方都感到很惊喜,可是感觉还是不够全能,所以如果我选的话,我可能还是选Windows吧,最多配上Mac Mini作为生产力专用工具。

 End 

分享